清明
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也是正式进入春天的标志,万物复苏,正是进行艾灸中医养生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艾灸养生吧。
艾灸
时节雨纷纷
艾灸作为常见中医保健操作,好处多多,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还可以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
清明艾灸更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穴位,从而起到温通经络,驱寒祛湿的作用,哪几个穴位更适合我们老年朋友呢?
01
足三里:
调理脾胃、益气生血。
取穴位置: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在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
功效:
足三里具有扶正培元、益气生血、调理脾胃、行气导滞、疏经通络的作用。
02
太冲穴:
疏肝解郁、清泄肝胆
取穴位置:
太冲穴位于足背,在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效:
主治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胆湿热等所致之胁痛、腹痛、呕吐、呃逆、泄泻、头痛、眩晕等。
03
命门穴:
补肾固本、强健腰膝
取穴位置:
简便取穴也就是和肚脐平齐的后背正中。
作用:
肾虚导致的腰痛,遗尿,以及女子月经不调等。
04
中脘穴:
健脾和胃,降逆利水,调理气机。
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等作用,特别善于调理胃。
05
三阴交:
调补肝肾、养身安脑。
取穴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自内踝尖向上三寸处。
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养脑安神,活血通络等。
只有在合适的时节进行合适的中医保健操作,才能更好的滋养身体,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