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是中华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中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
艾为纯阳之物,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但是有一点:三年陈艾才是王者!
《神灸经纶·说原》云:“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用艾灸施灸千柱,以艾灸养体内之阳气,通过脐灸激发人体的先天之气,补足后天亏损的血气,进而强健体魄,得享久寿。
为什么会说三年陈艾会有更好的效果呢?小编来为你科普一下:
1、成分含量的区别
艾灸以陈艾叶为好,艾叶贮存年份不同,所含挥发油含量和成分也有很大差别。艾草研究领域泰斗梅全喜老师在《艾叶的研究与应用》当中,有关于鲜艾与陈艾做了详实数据的比较。
文中有化学生物专家、中南民族大学的洪宗国教授等对产于湖北蕲春的1、3、5年三个贮存期艾叶进行含正构烷烃成分分析,探索艾叶燃烧与艾灸光热效应的机制。采用梯度溶剂萃取法提取,硅胶柱层析洗脱得到正构烷烃,进行气质联用(GC-MS)分析。
结果1、3、5年艾叶正构烷烃含量(TOA)分别为318.65g/g、528.23g/g和394.20g/g,以3年艾含量更高。这3种年份的艾叶中共检出17类正构烷烃,均以31碳烷烃的含量最高。
长链烷烃是艾叶燃烧的主要物质基础,新艾内含挥发油较多,灸疗时燃点附近的挥发油挥发至燃烧部位,产生短时高温,一段时间后挥发油含量减少,温度下降,导致燃烧不稳定,且挥发油含量高时,灸疗火力太强,“易损人肌肤”。
该项研究认为,3年陈艾正构烷烃总含量明显高于新艾,而挥发油明显减少,保证了艾灸时艾条的易燃并燃烧稳定,很可能是解释古人“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物质基础。
2、灸感上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艾灸注重的是其中的灸感以及灸效,没有灸感灸效的艾灸就是在耍流氓,而不同年限的陈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灸感就是在艾灸时身体的感知,在这过程中感觉到酸、麻、疼、痒还是冷热等等,而且不单单是会有不同的感觉,在程度上也是多样的,一会儿如水流过感觉,或是如蚁在爬一般,亦或者时隐时现的触摸感。
三年陈艾较之一年陈艾上的挥发油来说挥发会更完全,药效从而更温和,艾灸时便能温而不燥,润能通经,灸感上会根据不同时间段先后感觉到热再到酸麻感最后当体内寒气排出时便感觉到寒凉。
3、灸效上的区别
陈艾之所以选择年限更久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灸效上的差异,三年陈艾在艾灸上火力更温和,渗透力强,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功效强劲在适用人群上也更广泛,一般都不会引起不良反应,药力缓慢穿透皮肤直达体内深处,能长久不衰,更好的将寒气逼出体内达到养生效果。
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新艾其中的挥发油没有完全挥发掉,不仅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此外,陈艾和鲜艾还可以从气味和颜色来鉴别,陈艾一般呈淡黄色,而新艾一般呈青绿色;陈艾因其中的艾油大量挥发,含量低故气味纯净温和;新艾因艾叶含油量高,故闻起来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总结:三年,是老祖宗的历史总结,是艾叶脱水发酵出精油的时长,可以更好地保留艾草的精华。因此,艾灸最好选用存储3年的陈艾叶制作的艾制品。
如何挑选三年陈艾
2、看色,三年陈艾呈土黄色,石磨艾绒毛粗纤维清晰可见,黑色点为艾叶叶肉。
3、揉搓,三年陈艾越搓越绵,可随意捏出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