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且看千年蕲春的雨花禅影与稻香传奇

2025-02-18 15:40

图片


图片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开始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因此得名“雨水”。雨水节气的到来,为大地带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和新的希望与活力。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
且看千年蕲春的雨花禅影与稻香传奇

长江的涛声里,藏着一座被时光浸润的古城。梁武帝天监是年,一叶木舟载着达摩祖师悄然北去,却在蕲春的横岗山留下一段禅缘。弟子神光法师驻锡山间法善寺,手持四卷《楞伽经》,于松风竹影间开坛讲法。传说那一日,法师诵至“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时,天际忽降七彩雨花石,如玉珠坠地,清音彻谷。梁帝闻此灵瑞,敕封“正宗普觉大师”,更将横岗山易名“雨花台”。六百年后,金陵亦现花雨漫天奇观,两地同名,恰似佛陀洒落人间的两粒菩提子,遥映生辉。


大明王朝的晨曦中,蕲春命运拨转。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庶六子朱瞻堈获封荆王,卜吉北徙迁府蕲州。十代荆王198载春秋,将这座长江之滨的古城推为“上等州”。金陵与蕲春,一为龙蟠虎踞的帝乡,一为藩屏江汉的重镇,官道上快马日夜飞驰,驮着江南的丝绸织锦,也载来皇城下的农书谷种。史载荆王府“广置田亩,劝课农桑”,王府长史携来《便民图纂》,书中“占稻色”之法,自此在蕲春的沃野生根抽芽。


每逢雨水节气,长江水暖,农人从青砖灰瓦的院落走出,将珍藏的珍稻捧出陶瓮。这种米粒晶莹如玉,原是永乐年间荆王府进献宫廷的贡品,《蕲州志》称其“夜置盘中,月华浸而生香”。老农依古法分早晚双稻各取一握,投入烧热的铁釜。霎时噼啪声如春雷初绽,雪白米花翻涌似浪,若爆得匀净饱满,则举家欢腾——此俗名曰“爆孛娄”,江南谓之“卜流年”,在蕲春却另有一重深意:李时珍《本草纲目》曾以朱笔批注:“珍米养胃和脾,乃应春生之气”,米花绽裂的刹那,既是占天时,亦是对大地药性的揣摩。


腊月年关间,花火映炊烟。铁锅翻炒的珍米渐成金黄,掺入桂皮、饴糖,塑作如意纹的年糕。乡民们说,这手艺是得了禅机:当年神光法师以米粥施济百姓,寺中僧人将剩余糯米饭晒干爆炒,竟成疗饥妙物。而今的炒米香飘过向桥乡的青石巷,总伴着老人的絮语:“爆孛娄的响动能惊走瘟神,珍米的甘甜可滋养五脏。”那些盛满炒米的瓷罐上,依稀可见荆府旧窑的冰梅纹,又似《楞伽经》偈语化作的莲花。


暮色四合时,登雨花旧址,可见长江如带,稻浪千重。四百年前李时珍踏遍此间山野时,必也掬过一捧珍稻细观。他在《本草纲目》谷部写下“天地生五谷以养人”时,或许想起了爆孛娄的脆响,那不仅是蕲福安康的古老智慧,更是对天地节律的谦卑叩问。今日的蕲春人依然在雨水时节仰望苍穹,但手中的珍米已化作古今的信物,所谓风调雨顺,不在占卜的米花,而在人对山川的深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