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道 考 题
李时珍经过再三考虑,向父亲提出了学医的正式要求。
李言闻先没有忙着答应,他沉思了半天,才说: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趁一家人过节的时候,我出几道题考考你,及格了就答应你学医,不及格就不能答应你。
是几道什么样的考题呢?
端午节那天,家家门窗上插菖蒲和艾,民间有“一把菖蒲一把艾,我把蚊蝇驱门外”的说法。
李言闻也弄了一大抱艾和菖蒲,他对李时珍说:在这些艾中,有的是蕲艾,有的是外地艾,你把蕲艾从中拣出来插在大门头上,这算是我出的第一道考题。
李时珍以为父亲要考的是医案药理或者是汤头歌诀,在那些方面他早就作好了应考的准备。可他万万没想到,父亲出的是这种“怪题”。面对这一大堆艾,他觉得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因而怎么也分不出哪些是蕲艾,哪些不是蕲艾。
见他实在分不出,李言闻走了过去,很快就把蕲艾从中拣了出来,告诉他:蕲艾叶有九尖,其它艾叶只有七尖,蕲艾叶背有白色绒毛,其它艾叶也没有,然后又讲了许多蕲艾与它处艾在药用效果上的诸多区别以及一些不法药商以它处艾冒充蕲艾出售牟利等等,直说得李时珍连连点头。
开饭了,餐桌上摆满了菜,其中有一盘炒藕。李言闻又问李时珍:这盘炒藕,有的是蕲州莲藕,有的是外地莲藕,你能区分开来吗?
李时珍知道这是父亲的第二道考题,他认真地想了想,突然想起了几个挖藕人谈的“藕神”故事:说的是蕲州有个人挖藕,挖到一枝藕有细水桶那么粗。他想把整枝藕从头到梢都挖起了,可挖了整整一个上午,那藕还是前不见头,后不见梢。家人送中饭来了,他洗了洗手出了藕窖,打算吃了饭再接着挖。谁知吃了饭再回到藕窖时,那藕不见了,藕窖两头的泥巴中都留有细水桶那么大的泥洞洞。人们说,这人挖到了藕神,藕神遁泥走了。
因为蕲州藕有藕神,所以蕲州藕比外地藕多两个孔,共有九个孔。人们还说,吃了蕲州藕,心窍要多两个孔,人要聪明些。想起这个故事,李时珍对着这盘炒藕一数,果然有的有九孔,有的只有七孔,他很快把蕲州藕从中分了出来。
接着,一个盘子里盛着两条鲫鱼端了出来。李言闻又开口了:这两条鲫鱼,一条是蕲州雨湖鲫鱼,一条是别的地方的鲫鱼,你能分辨出吗?
李时珍只听人说过:雨湖鲫鱼比别处鲫鱼要大,小的也有半斤多,大的有一斤半左右。于是,他指着盘中稍大的一条说:这是雨湖鲫鱼。可李言闻要他说说理由,他除了“雨湖鲫鱼比别处鲫鱼大”之外,再也说不出来了。
李言闻告诉他:雨湖鲫鱼背脊草青,鳃边金黄,尾鳍比一般鲫鱼还要多两根刺,有温中补虚的功效。
三道考题过后,李言闻又问李时珍: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出这么三道题来考你么?
李时珍不假思索地说:“孩儿明白。医人疾病,性命关天,来不得半点差错。药物的产地、形态、气味等等,稍有出入,便易酿成大错。父亲出题意在教育孩儿,从医者尤要注意观察,无论是对病人的望闻问切,还是药物的形色气味,以便辨证论医。"
这回是李言闻笑了。他说:三道题,前两道对错各一,后一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只算对一半。按理,考试不能算及格,我不会同意你学医的。但念你后面的话还满有悟性,因而还保留你明年再考一次的资格。
又过了一年,李时珍终于通过了父亲的考试,如愿地走上了从医的道路。(整理者:郑伯成)